0938-8213760
新闻动态
衡器的发展变迁历史
发布时间:2025-04-03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衡器,是计量器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过去人们称计量为’度量衡’。所谓度,是指用尺测量物体的长短;所谓量,是指用容器测量物体的体积;所谓衡,则是指测量物体重量。

衡,应始于原始社会末期,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4000多年,当时出现了物品交换,但计量方法则是靠眼看手摸;而作为计量重量的器具--衡器,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夏朝。夏朝的职能很全面。他们有纪律严明的军队,有奉天罪罚的刑法,有计量时间、判断气候的历法,有年纳收获物为贡的赋税等。

农业文明有较大发展,人民以黍、粟、稷、稻为主食,熬粥或做成干饭,温饱得到了基本保障;工业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,如烧制陶器、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。畜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,甚至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。在文化方面,虽然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,但人们已知的成熟的甲骨文来自商朝,而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,不过八九百年,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。

中国进入夏朝以后,中华大地出现了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式,在国家形成以后,国家的运转:征收赋税,发放俸禄,造兵器,建城池,修水利,生产分配、交换等等,都离不开计量的技术保障。因此,夏朝的建立,度量衡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。夏朝的数字度量衡至今是个迷,文字记载几乎没有,只有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陶纹刻划符号,展现了夏朝时期文字符号,接近甲骨文构造,权且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字符号。

春秋战国时期已掌握了杠杆原理,战国中期在楚中一带已广泛使用天平和砝码称量黄金,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计量标准不一,较为混乱,直到秦统一天下后,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实行商鞅变法(公元前221年),才统一了度量衡标准。

秦统一中国后,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“以秦币同天下之币”,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。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,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、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,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。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,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。

秦统一的度:1引 = 10丈  1丈 = 10尺  1尺 = 10寸 1寸 = 10分  1引 = 2310厘米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丈 = 231厘米 1尺 = 23.1厘米   1寸 = 2.31厘米  1分 = 0.231厘米

秦统一的量:1斛 = 10斗  1斗 = 10升 1斛 = 20000毫升 1斗 = 2000毫升 1升 = 200毫升

秦统一的衡:1石 = 4钧  1钧 = 30斤 1斤 = 16两  1两 = 24铢  1石 = 30360  1钧 = 7590克 1斤 = 253克 1两 = 15.8克  1铢 = 0.69克

宋朝时期出现了准确度达到1厘(40mg)的戥秤,标志着当时的衡器已具有相当可观技术水准。

从六十年代开始,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大型、专用衡器,衡器行业的生产也上了一个台阶。截止到1982年,即经过全行业三十年的努力,我国已经能够批量生产大型及专用衡器19类、150多个品种、 500多个规格,承担国家计划的大型专用衡器厂有24个,年总产量达到 17.67万台,比1952年(274台)增长了644倍;大型专用衡器产值在衡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大大高于日用衡器;衡器产品从以民用为主转向更多地为现代工业大生产配套服务,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、国内外贸易、教学、科学研究、医疗卫生、国防建设等领域,在各行各业加强管理,节约能源、保护环境、提高产品质量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以致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维护国家声誉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行业。

从1983年中国衡器协会成立至今的二十年间,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,衡器工业的管理体制、行业结构、产品结构、技术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,更是变化巨大,远非昔比。如今我国已能够独立设计制造精度高、运行快、计量准确的各种电子衡器,"手动改自动,机械改电子"已成为衡器行业不可逆转的方向;自行开发和技术引进并举,多种经济成分并存,科教工贸结合,中外合资合作,全行业历尽风雨沧桑已经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大好局面,协会也在全行业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了他的主体地位。

案例与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0938-8213760
周一到周日 09:00-18:00
官方抖音号
微信公众号
版权®:天水锴华电子衡器有限责任公司 | ICP备案: 陇ICP备19002631号-5 | 甘公网安备62050202000582号 | SiteMap
在线咨询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993801919
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